沿階草![]() |
別名:麥門冬『本經』、階前草『群芳譜』、書帶草『綱目』,山韭菜(台灣)、細葉麥門冬、小葉麥門冬、麥門冬、麥冬、繡墩草
原產地:中國大陸中南部及西南部。韓國、日本、越南、印度亦有。 分佈:台灣全境低至中海拔之山谷或山坡林蔭下潮濕處自生,或栽培。 用途: 1. 食用:掘起地下膨大之根部,充分洗淨後用鹽水泡兩個鐘頭左右,再蒸食或與稀飯共煮。 2. 觀賞:常被栽種於庭園,作為庭緣綠化植物。 3.地被植物:沿階草常綠、根能深入地層,是優良的地被植物。 4. 藥用:性味:甘、涼、微苦。效用:塊根: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治肺燥乾咳、吐血、咯血、肺癰、虛勞咳血、咽喉乾渴、便秘。 莖:地下有許多走莖及紡錘根,節上有膜質苞片,鬚根常具肉質塊根,紡錘形或長橢圓形。 葉:葉叢生基部,長線形,長約 15~40 公分,寬約 0.2~0.4 公分,先端漸尖至銳尖或微鈍形,基部漸狹窄,近全緣,葉背綠白色。 花:花葶長約 8~18 公分,自葉腋處抽梗,每一花莖上著生小花約 30~60 朵花,每 1~5 朵簇生膜質苞片腋內,排列成疏總狀花序,花被淡紫色或近於白色,小形略下垂,花被 6 片,卵圓形;雄蕊 6 枚,花絲不明顯;子房下位,3 室,柱頭 3 裂。花期 6~8 月。沿階草屬:花被白色或淡紫色,花藥綠色,子房半下位;麥門冬屬:花被淡紫色,花藥黃色,子房上位。 果實:漿果球形,成熟時藍黑色,徑 0.5~0.7 公分;種子一粒,徑約 0.3~0.4 公分。果期 9~11 月。 特性:多年生草本,地下有許多走莖及紡錘根。葉叢生,細長而呈狹線形,長約 15~40 公分,寬約 0.2~0.4 公分,先端鈍,基部楔形,葉背綠白色。花期夏至秋季,花莖長約 8~18 公分,每一花莖上著生約 30~60 朵花,排列成疏總狀花序,花被淡紫色或近於白色,雄蕊 6 枚。漿果球形,成熟時藍黑色。沿階草(麥門冬)的肥大根,全年可採,挖取塊根後,洗淨泥土,曬 3~4 天,後堆置通風處,使其反潮,散發水分,約 3 日,再攤開日曬,依此反覆曝曬、堆置 2~3 次,至七、八成乾,除去鬚根,曬至乾,簸淨雜質,生用,稱麥門冬。麥門冬著錄於本經上品。別錄弘景約:「根似穔麥,故謂之麥門冬。」又綱目時珍約:「麥鬚曰虋,此草根似麥而有鬚,其葉如韭,凌冬不凋,故謂之麥虋冬。」本草記載麥門冬非祇一種,惟近代文獻多指本種為本草記載麥門冬正品之一。習生或易栽培於石階沿旁,故名階前草、沿階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