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松![]() |
科名:羅漢松科 (Podocarpaceae)羅漢松屬(Podocarpus) 別稱:羅漢松(植物名實圖考),羅漢杉『中山傳信錄』,土杉(臺灣),大葉羅漢松,長青『綱目拾遺』,江南柏(廣東),金錢松、羅漢柏、仙柏、槇 原產地:中國大陸西南各省、日本及琉球。台灣於 1868 年由華南引入,1898 年由日本引入,1906 年由日人田代安定氏從鹿兒島引入。 分布:在台灣廣泛種植作為園藝植栽用,為重要的觀賞樹木,極為常見。 用途:1.庭園觀賞樹木:枝葉常綠,樹姿優雅,可作庭園觀賞樹木,機關、學校、庭園及寺廟多栽植作為景觀植物用。2.木材用途:木材材質緻密,是建築和雕刻用優良木材。3.種托可食用:鮮紅的種托帶有甜味,是鳥類愛吃的食物。4.藥用:效用:果:補腎,益肺,補元氣。治血虛面色萎黃,心胃痛;根皮治跌打損傷;枝葉:治咳血。 莖:喬木,終年常綠,風姿樸雅,莖高可達 20 公尺,徑 40~55 公分,樹幹通直,樹皮灰白色,充滿皺褶,常有縱的薄片剝落,樹枝水平伸展,粗壯,小樹枝校少,先端略呈下垂狀,綠色;但亦可修剪使保持低矮。 葉:葉互生,螺旋狀排列,闊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有時亦為倒披針形,長 8~13 公分,寬 0.9~1.1 公分,革質,先端尖突或略鈍,基部漸狹而延伸至葉柄,葉緣全緣,邊緣略反捲,中肋於表面顯著隆起,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顏色較淡。 花:單花性植物,雌雄異株,雄花圓柱形,3~5 朵簇生,腋生,長 0.9~1 公分,花藥 2 室;雌花單生,腋出,花小不明顯,有短柄,花色為黃綠色;花期 3 月至 4 月。 果實:果實為核果,球形,徑 0.9~1.1 公分,成熟時紫綠色,被有白粉,核果下有一肉質肥大的果托;果托橢圓形或球形,初為濃紅色,後轉為紫色,肉質,可供食用;紅色成熟的種托,加上先端的綠色種子,如和尚披袈裟,因而有羅漢松的稱號。種子球形,易發芽。 特性:常綠喬木,因果實呈青藍色被有白粉,其下有紅色肉質肥大的果托,形似羅漢佛披袈裟而得名。小枝多。單葉,螺旋排列;葉長 8~12 公分,寬 0.8~1.2 公分,線形或狹披針形,葉基銳形,邊緣略反捲,正反葉面都平滑,革質,葉脈僅中肋明顯,葉色正面濃綠,背面呈綠色,無葉柄,無葉托。單性花,雌雄異株;春季開黃綠色小花,花小顏色不明顯,雄花長約 3 公分,圓柱形,3~5 朵簇生,腋出,花藥 2 室;雌花單生,腋出。種子徑約 1 公分,球形,綠色種托膨大,橢圓形,大於種子,呈紅色。採播種或插枝法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