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學名:Protista或Protoctista;英語:protist或protoctist)是一個籠統的稱呼,泛指真核域中不屬於植物、動物和真菌界下的所有生物,是一個分散於眾多不同支序群的非正式集群。原生生物大多是個體微小、肉眼無法看見的單細胞生物或簡單多細胞生物,有細胞核和原生質膜包圍的細胞器,是較為基群的真核生物,所包含的生物除了結構均相對簡單以外並無相似處。現今,基於系統發生學的分類方式已取代舊有基於共同點的分類方式,取消「原生生物界」的稱呼;但是,術語「原生生物」至今仍然被用於非正式地描述這些生物的形態學和生態學特徵。

原生生物譜系是一個多系群而非單系群,因為它們並不是一個自然分類單元(類群),其成員跨越了多個超類群(包括原始質體生物、變形蟲門、古蟲界、SAR超類群、OBA超類群等),各個超類群之間差異很大且不知道他們的派生關係。過去單純為了研究方便,將這些細胞結構、繁殖和生活史等方面表現出很大的差異的生物暫時歸為一類,屬於垃圾箱類群。

原生生物主要生活在包含液態水的環境中。藻類等原生生物會進行光合作用,同時他們也是生態系統中的初級生產者,在海洋中這類生物屬於浮游生物。其他的原生生物會導致一系列的較為嚴重的人類疾病,這類生物有比如動質體和頂複門動物等,導致的疾病包括部分種類的阿米巴原蟲、瘧疾和非洲錐蟲病等。

單細胞原生生物雖沒有細胞分化,為了執行各種生物學功能,結構更為複雜。結構複雜、變異多樣的始祖原生生物發展成為現代原生生物的祖先以及多細胞真核生物——植物、真菌和動物。

特徵:原生生物是簡單的真核生物,多為單細胞生物,亦有部分是多細胞的,但不具組織分化。這個界別是真核生物中最低等的。 製造養分的方式,有的跟真菌一樣,吸收外界的營養;有的能行光合作用,亦能捕食,例如裸藻。常見的原生生物包括纖毛蟲(ciliates)、變形蟲、瘧原蟲、粘菌、浮游生物、海藻,也有光自營的單細胞游動微生物,如眼蟲等。

網頁內容取材自:認識植物網站由退休主任莊溪製作,維基百科 - 自由的百科全書。